工信部副部長在介紹“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為何重點提煉化和化肥
國際產能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途徑和重大舉措。2013~2016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煉化和化肥行業境外在建項目簽約金額已達600億美元。這是中國化工報記者從5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能合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介紹,國際產能合作旨在發揮中方在裝備、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和其他方面的比較優勢,對接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供給能力和發展需求,共同發展實體經濟,實現共同發展。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工信部組織了國內石化等行業骨干企業到沙特、阿聯酋、馬來西亞、印度等交流對接,指導相關行業企業到國外去建廠。目前,在原材料領域,我國煉化和化肥行業境外在建項目簽約金額已達600億美元,建材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達到33個,多家光伏企業在歐洲、東南亞等地投資光伏站建設或開展EPC總包服務。2016年,中國制造業對外投資總額達到310.6億美元,制造業并購項目197起,“一帶一路”沿線是重點區域。
寧吉喆特別指出,哈薩克斯坦是習近平主席首次發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國家,也是李克強總理出訪推動的首個對外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的國家,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開辟了國際產能合作的先河。截至目前,中哈已經形成了總金額達270億美元的重點合作項目清單,同時成立了20億美元的中哈產能合作基金,設立了一期150億美元的中哈產能合作專項貸款;已有34個項目竣工投產,其中包括里海100萬噸/年瀝青廠等。同時還有43個項目正在實施,包括阿特勞煉油廠石油深加工等項目,這些項目填補了哈薩克斯坦高端油品等行業的空白,推動了哈國工業化進程。
寧吉喆說,未來5年,中國對外投資額預計每年會達到6000億~8000億美元,其中會有相當多的部分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石化、鋼鐵、有色、建材等領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楊揚)
鏈接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3年來,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取得了多方面成果:
一是合作機制廣泛建立。中方已同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30多個沿線及其他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有關文件,把產能合作納入機制化軌道。
二是重大項目批量落地。3年間,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合作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家,入區企業超過1000家,總產值超過500億美元。
三是支撐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16年底,中國9家中資銀行在沿線26個國家設立62家一級分支機構;中方與沿線22個國家簽署了總額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推動產能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相互促進。
四是投資環境逐步改善。截至2016年底,中方與53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與54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一帶一路”合作,油氣先行
眼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在北京舉行。這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勢頭良好。中國化工報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貨物貿易總額超過16553億元,同比增長26.2%。
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產業和重要引擎,尤其在油氣合作方面,目前已初步形成油氣合作促大經貿合作,大經貿合作帶動油氣合作進一步深化的格局。隨著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規劃對接,中國與沿線國家油氣領域的產業融合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五通”建設成果顯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一帶一路”倡議之初,就包含了“五通”的建設路徑,即加強政策溝通,加強道路聯通,加強貿易暢通,加強貨幣流通,加強民心相通。
3年多來,油氣合作作為先行產業,在“五通”建設方面的進度和成果十分喜人。
在政策溝通方面,能源外交成為近年高層互訪的重要議題,重大項目得到國家高層的直接推動。雙邊和多邊政治關系的良性發展也為海外油氣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礎。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目前,我國西北、東北、西南和東部海上的四大跨國油氣戰略通道也已成型。三大陸上跨國油氣管道連接中亞地區、俄羅斯及緬甸等油氣資源國與過境地區,總長度近1.1萬千米。目前我國陸上石油和天然氣輸送能力分別達5700萬噸、670億立方米;國內碼頭接卸能力、液化天然氣接收能力分別達5.3億噸、4080萬噸。
在加強貿易暢通方面,截至“十二五”末,我國油企在“一帶一路”油氣項目總投資額高達2000億美元。2014年,我國與沿線國家油氣貿易額達2200億美元;預計2020年、2030年將分別再增810億美元、1900億美元。
油氣領域是實現資金融通的重點。我國與沿線相關國家的雙邊貿易結構中,油氣貿易比重高、數額大。同時,在沿線油氣資源國的投資項目同樣具有資金數量大的特點。而且在上述經貿合作中,我國都是資金輸出國,為推動區域貨幣流通和本幣結算創造了條件。
民心相通,則為油氣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在海外油氣合作中,我國油企實現與資源國、合作伙伴、當地社區的互利共贏,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百姓口碑,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中國石油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和發展幾乎涵蓋了所有項目所在國,直接受益人數達200多萬人。例如在哈薩克斯坦,中國石油控股的阿克糾賓公司,納稅額占公司所在地稅收的70%,提供了3萬多個就業崗位。同時,為保證當地市民在嚴寒的冬季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公司投資建設了哈國最大的現代化溫室蔬菜大棚。”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汪東進如是說。
國民共進深化合作
目前,國企仍是“一帶一路”油氣合作的主力軍,民營資本走出去步伐也明顯加快。
汪東進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石油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拉克、伊朗、印尼 、新加坡等19個國家進行50個項目合作,2016年油氣權益產量近6000萬噸,約占公司海外權益總產量的80%.
記者還多方了解到,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沿線10個國家從事油氣勘探開發業務,擁有或參與17個油氣資源投資項目;中國海油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5個國家執行8個油氣合作項目。其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事油氣合作的公司包括中化集團、振華石油、延長石油、中信集團、保利集團等。
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其機制靈活的優勢,在海外油氣合作中獲得了更多的合作機會。新疆廣匯、洲際油氣、美都控股、MI能源、天狼星集團等十多家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業務。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中,我國對外油氣合作主要以上游勘探開發合作為重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油氣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油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拓展合作領域。油氣行業中裝備制造、材料工業、技術服務與沿線國家的合作步伐加快,煉化、管道等領域的合作也進一步擴大。
以中國石化為例,在煉油化工領域,中國石化在沿線5個國家從事煉化倉儲業務,參與5個下游合資項目,總投資40億美元;石油工程方面,中國石化共向“一帶一路”沿線22個國家提供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煉化工程方面,“十二五”期間,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10個國家共執行49個承包合同,執行合同額83億美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帶一路”建設為工程公司拓展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以海油工程為例,由于受油價低迷影響,2016年度,公司實現營收119.92億元,同比上年下降25.98%。但公司的海外收入卻同比增長23%,主要是隨著合同金額較大的Yamal項目、緬甸Zawtika項目、巴西FPSO項目的逐步執行,海外合同收入進一步增長。再比如以杰瑞股份為例,2016年,公司國際業務收入同比上漲54.25%,占比上升15.79%。
未來關鍵在投資項目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油氣合作優勢得到強化,但未來如何把油氣合作之路繼續走好?在業內人士看來,最關鍵的是油氣投資項目。
國內知名石油經濟學者陸如泉認為,在“一帶一路”中的“油路”建設,大中型油氣投資項目是關鍵和重中之重。目前可以預見的是:中亞與俄羅斯地區上游油氣田勘探開發項目,中亞、俄羅斯、緬甸與中國的油氣跨境建設項目,南亞與中國的跨境油氣管道項目,中國在中亞、南亞的煉油化工項目,俄羅斯等在中國國內合資建設的煉油化工及可能的加油站項目等,均是未來“油路”建設上的投資引擎。上述項目如果在未來十年能夠正常推進,則年均投資額將超過200億美元(約1200億元人民幣)。
記者從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得到的數據表明,未來,通過管道進行跨境輸送的天然氣貿易量,高峰期每年將超過1000億立方米,年度貿易額將達到3500億元人民幣以上;通過管道進行跨境輸送的原油貿易量,高峰期每年將達到6000萬噸以上,年度貿易額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
“關鍵是通過裝備的出口,或者在資源國當地建設裝備制造基地,能夠在‘一帶一路’國家推廣中國石油工業的標準。美歐大型跨國石油公司全球化經驗的實踐告訴我們,標準意味著主動權、話語權和盈利能力。掌握標準比什么都重要。”陸如泉說。(楊曉宇)
上一條信息:植保無人機百萬畝作業... | 下一條信息:借“一帶一路”之東風...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