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產業化還有“大河”擋路
目前,實驗室層面的石墨烯基礎研究在通向產業化的路上,似乎被一條‘大河’擋住了。昨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田中群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說。
兩會伊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的一份建議將明星材料石墨烯推到閃光燈前。他在建議中說,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聲勢浩大,從事石墨烯材料研制生產的企業機構日漸增多,一些地區已出現布局雷同、重復建設等現象,石墨烯粉體和漿料甚至呈現產能過剩隱患。然而,消息人士告訴記者,2016年我國石墨烯產值僅為約30億元,是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
“歸根到底,石墨烯目前只是‘產品’而非‘商品’。”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沒有下游市場,生產出來的石墨烯賣給誰呢?”
“目前石墨烯生產企業不少,但熟悉下游應用的不多。”唐一林認為,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石墨烯產品找不到彰顯性能的載體和市場,石墨烯生產企業很難獨自構建石墨烯產業鏈,產業創新拉動效果不夠顯著。
在田中群看來,石墨烯產業化仍處于起步階段。他指出,石墨烯并非外界想象中可隨便使用的“萬金油”,要在不同材料和用途中發揮石墨烯的優異性能,離不開基礎研究與產業研發的聯手。他坦言,當前對石墨烯產業的宣傳有些過熱,一些階段性成果被夸大。
“當前更需推動的是企業、科研機構與高校創新隊伍實實在在的結合。科研成果得真正融入企業運轉的流水線。一方面,企業能在第一時間獲悉基礎研究取得的新突破;另一方面,企業的市場需求也能及時回饋到上游的基礎研究。”田中群認為,將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關聯的“接力棒”傳遞起來并不簡單。
為此,他建議,要扎扎實實做好基礎研究,針對目標產品,對石墨烯原料進行改良優化。在此基礎上,瞄準“河對岸”的高新產業群,選擇優勢企業聯手打造優勢產品,通過協同創新形成競爭優勢后,全力占領有關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記者了解到,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剛與廈大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開拓石墨烯材料在LED和RFID領域的應用新方向,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政府在石墨烯產業發展過程中起怎樣的作用呢?唐一林表示,政府要幫助協調上下游產業銜接,構建完善產業鏈,建立產業發展聯盟,組織實施“+石墨烯”行動,以實現終極應用為“龍頭”,形成產業發展“一條龍”,本著互利共贏、風險共擔,通過技術、業態和模式協同創新,加快石墨烯應用開發。同時,搭建旨在提供第三方服務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石墨烯產品性能檢測評價平臺,幫助解決單個企業一時難以解決的行業發展共性問題,推動石墨烯早日實現由“產品”向“商品”的飛躍。
田中群認為,政府可選擇若干有望形成高新產業集群的科技成果重點扶持,同時致力于高端人才的引進、科研成果的整合以及行業情報信息的搜集,將“過河”的“小分隊”整合為“大部隊”。
上一條信息:“有機肥替代化肥”成... | 下一條信息:魚蛋白肥料這么火,怎... | 返回列表 |